捏脊療法一般適用於1歲以上的孩子,對於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動作一定要輕,捏住肌肉向上提時,不要提得過重,否則孩子會產生畏懼心理,不能配合,導致捏脊難以進行。正患有某些急性熱性病的小兒,以及患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某些背部皮膚破損,或患有嚴重的心髒病、先天性神經係統發育不全、出血性疾病的患兒,不適宜做捏脊療法。另外,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時間也不宜太長,以3-5分鍾為宜。
秋冬季節,氣候幹燥,不少寶寶被“感冒”擊中,常常表現為幹咳不止,無痰或少痰,痰液黏稠,痰中帶血絲,並伴有口幹咽痛、喉癢、聲音嘶啞、舌紅少津等症狀。症狀白天較輕,夜間加重,有時持續1~2月不愈。血液和痰液檢查均正常,X線檢查也無異常。一般認為,寶寶幹咳與病毒感染或過敏因素有關。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欲治愈小兒久咳,不可不注意“養”。合理飲食是關鍵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卜保平安。”
榮昌小兒推拿捏脊治療原則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常用穴位肺經、內八卦、板門、膻中、定喘、肺俞、脅肋等。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搓法、拿法、擦法等。操作方法(1)基本治法:麵對患兒先作頭部常例手法,推攢竹(開天門)30次,推坎宮(分頭部陰陽)30次,揉太陽30次。繼而分別按揉膻中、乳旁、乳根穴,每穴1~2分鍾。起寬胸宣肺之功效。再治療手小兒推拿捏脊學校部穴位,補脾經500次,運內八卦400次,掐四橫紋,每橫紋3~5次,揉板門500次,特別是揉板門結合搓、擦脅肋100次能降氣平喘。
大人按的力大,隻需稍忍一忍不咳嗽,過一瞬間粘膜的影響消失後,受損處複原,也就不會咳了;可是嬰幼兒則會忍不住地拚命咳嗽不停。200次方位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辦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道上做直線推動。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麵向肘部,推100~200次。功用此穴性溫涼平緩,能清熱解表、泄火除煩,用於醫治熱性病症,清熱而不傷陰辦法用力宜柔軟均勻。
白色泡沫痰可使鼻堵不通氣,伴有流清水鼻涕;有的寶物還會呈現發熱、口唇淡紅、舌苔白。推拿要害:疏風散寒、開腠發汗、宣肺降氣,化痰止咳。推拿辦法:推坎宮50次(麵部兩條眉毛之上,自眉頭至眉梢成一條直線);推天門20次;推檀中胸部兩個乳頭的連線之中20-50次。陰虛燥咳多見於平素體弱多病或沒有及時醫治的寶物。往往咳嗽時刻較長,經久不愈,咳嗽聲響低微、氣短息弱、力倦怠喜臥、口唇淡白,手足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