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可大可小,常常觸動著媽媽。小兒發熱是指體溫反常升高,37度以上為發燒。寶寶少兒時期正常體溫可在必定範圍內波動,一日之中是以清早2~6時體溫低,下午為5~7時高,正常的腋下 體溫為36~37度。
【臨床體現】體溫超越37度。表征發熱多伴怕冷,鼻塞流涕。食積發熱,首要症狀為午後發熱的飲食削減,噯氣,吞酸或吐逆,肚腹脹滿,大便酸臭,口渴等。
【中醫辨證】1.外感發熱 首要症狀是怕冷發熱,無汗或少汗,頭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舌苔薄白,打噴嚏等。2.食積發熱 首要症狀是發熱,飲食削減,暖氣吞酸或吐逆,肚腹脹滿,腹瀉大便酸臭,口渴,多啼不安,舌苔厚膩。3.陰虛發熱 首要症狀是低熱日久,或午後發熱,手足心熱,體疲盜汗,胃口減退,舌紅舌苔剝,指紋淡紫,脈象細數。
【推拿醫治】表征發熱宜解表祛邪。1.外感發燒 患兒取座位,施術者站其旁,用食中二指推小兒前臂內側中線,從腕橫紋向肘橫紋推300次,此為清天河水法。然後用中指按揉風池、大椎、曲池、肺俞穴,每穴1分鍾。然後用雙手拇指指腹著力,在兩眉之間向前發際,自下至上替換重複直推30次(稱推攢竹,又稱開天門)。從兩眉頭沿眉弓向兩邊眉梢分推30~50次(稱推坎 宮,又稱推眉宮)。然後用雙手中指著力,在眉梢太陽穴處,向耳後推運30~50次(稱為運太陽法)。緊接著,再做一遍清天河水法。
2.食積發燒 除用上述的辦法外,加用捏脊法5~7次,按揉勞宮、足三裏穴,每穴1分鍾。然後用物理降溫法,可用酒棉球擦上背、胸口、腋下、大腿內側、手心、腳心各50次,擦抹方向由上向 下。以上辦法,每日早晚各1次。
【防備與護理】如有其他急性炎症引起的發燒,有必要及時對症醫治,應恰當操控飲食和削減每次的哺乳時刻,應合理調配較大兒童的食物以易消化,應留意時節改動,恰當為兒童增減衣物,調度好門窗通風換氣 等。 小兒重複咳嗽好的醫治 咽部枯燥,發熱等症狀,逐步發生痙咳,咽喉部發癢,每天發生10~20歡。2周到達頂峰,每次咳嗽接連多聲,麵紅耳赤,鼻涕眼淚都流出,終用力吸氣一口,吐逆大量粘痰、才中止咳嗽。因為久咳 不止,麵唇青紫,眼瞼浮脅,要經過1個月以上,才幹逐步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