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在中醫學中曆史悠久
小兒推拿曆史悠久,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是普遍存於各大古文明中的一種育兒藝術。埃及古老的醫學經典裏就有利用按摩來治療嬰幼兒哭鬧不止的記載;印度早的醫學典籍中也列舉了很多利用按摩幫助患兒回複健康的事例;而哥倫比亞人更是受袋鼠哺育法的額影響,把嬰兒直立著包裹在母親胸前的衣服中,和媽媽產生親密無間的皮膚觸碰,結果發覺,這類方法不但能讓寶寶睡得更熟、更香、越來越少又哭又鬧,學步也較別的寶寶要早。墨西哥人也常常用到推拿的方法醫治嬰兒的肚脹、嚴重便秘、消化不好、拉肚子及惡心嘔吐等症,實際效果均十分明顯。
中國濫用抗生素,小兒看病難、看病貴
由於醫院小兒推拿醫療資源的短缺,已遠遠不能滿足患兒家長的需求,並且小兒推拿其中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防病保健,到醫院進行小兒防病保健推拿不但浪費醫療資源,並且提升父母財政負擔。因而,在現階段我國藥物濫用、小孩就醫難、看病難的社會發展背景圖下,少兒推拿符合實際父母和患者的要求,終將有普遍的發展前景和價值。
在中國,小兒推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小兒推拿學是研究嬰幼兒生成發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門科學。它屬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曆史悠久,源遠流長。
中醫的嬰幼兒按摩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特定的手法和穴位進行調理,其推拿的對象是指1周歲以內的嬰兒以及1-14周歲的小兒,特別是6歲以下的兒童。因為小孩生理學和病理學的特性與成年人對比有挺大的差別,且有許多特殊的穴道,因而,少兒推拿也就不同於成年人推拿,例如推拿手法、常見穴道、常見病、推拿融入證、禁忌證等常有本身的特性。